文章作者:小编 发布时间:2024-11-15 浏览次数:
几乎同时,国内英文媒体也出现了类似译法,只是多了一个◆◆★★★“quality★★★◆◆”★■■。例如,新华社3月5日刊发题为“Xi stresses developing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(习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)”的双语新闻:
“新质生产力”让外媒一度◆◆◆■★★“懵圈”■◆,如何翻译争论不断。把它翻译成单一的科技创新,它又不仅限于科技创新,还涵盖了生产要素的变革;把它翻译成产业升级,同样不太妥帖★★■。
不管怎么说,新质生产力确实有别于传统生产力■★■,涉及领域新★■■◆、技术含量高,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。从经济学角度看,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。它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◆■★◆◆★,高效能◆■、高质量,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◆★◆★■★、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◆◆■,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■◆◆、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◆★,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、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。
其间,也有译者建议用“disruptive(裂变性的)或transformative(变革性的)productive forces”来翻译“新质生产力”,笔者觉得过于突兀。
至于此概念的汉语表达,媒体早期呈现多种形式,如新型生产力■★、新的质量生产力◆■■★★◆、新的优质生产力、新质量生产力等,最终采用了“新质生产力”的简明说法。
现在看来,更多的英语主流媒体都倾向于使用更为简洁易懂的new productive forces。
笔者在我国外交部网站上还看到早期的另一种译法★★,今年1月31日该网站刊发王毅外长在外交部2024年新年招待会上的致辞◆■◆■◆■,其中有一段:
此处“新质生产力◆★■★■◆”译成了new productivity boosters,即“新的生产力助推器”的意思■■★■。
《咬文嚼字》等刊物和众多媒体也不约而同地把此词列入各自评选的2023年十大流行语。
于是,“新质生产力”频繁出现在各大重要会议和文件中。比如◆★,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■■■★“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发展新质生产力★★■■■◆”。又如今年1月,上海市发布的《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》中专门有一章提及“打造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基础设施■■■■”,其中提到算力◆◆★★■、城市区块链◆■★■、人工智能大模型和Web3◆★◆◆.0生态等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■◆★◆■★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中国国际电视台3月5日推送双语新闻: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◆★,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